不少刚刚学书法的爱好者对隶书可以说了解的比较少,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隶书的由来。并且带来隶书经典典故,让刚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对隶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。
为了加强思想控制,秦始皇对读书人狂施暴政,“焚书坑儒”。相传有一位叫程邈的徒隶,因为私下讲了几句不同政见的话,被人告发,抓进了大牢。那程邈心想:这次下狱,凶多吉少,如果没有特殊的举动打动秦始皇的心,是没有生还希望的。
他无意中看到狱官的腰牌,觉得用篆书书写很麻烦,于是,他就作了改革,创立了一种速写书体上呈秦始皇,希望能被采用推广。这种字体把篆书圆转婉通、繁复曲折的笔划演变成为简略方折的笔划,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,上下收紧,左右舒展,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,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、风格多样的气息,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。
秦始皇看后很欣赏,不仅赦免他的罪,还封他为御史。但由于已把小篆为全国的通行的文字宣昭天下,不好再更改,就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。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,而程邈又是徒隶,所以被称之为隶书。
隶书为什么叫八分呢?有关“八分书”,书史上有三种解释。
其一,是“去隶字八分取二分,去小篆二分取八分”;其二,像“八”字的造型那样“分”清笔势向背;其三,写的字有八分大小。
前者,就篆隶两种字体的取舍而论,说明“八分书”产生的缘由及字体形状,虽然含混了些;次者,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有“向背”、有分势的用笔方法;后者,显然是说字的大小尺寸。三者好比盲人摸象,各说各的。其实说的是同一样东西。